网站无障碍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资料 > 统计数据

“四上”单位稳步增长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2020年中山“四上”单位情况分析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03-30 分享:

  “四上”单位是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的简称,即第二、三产业各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是监测全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点,其变动情况对全市经济总量、结构、效益、速度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准确掌握“四上”单位情况,对于正确评估全市经济运行状况、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剖析三年来中山“四上”单位数量的变动情况,同时与珠三角珠海、江门和惠州三市分析比较,分析我市各类单位的变动情况和特点,全面反映我市经济发展情况。

  一、“四上”单位总体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各项小微企业专项扶持政策的实施,企业上规上限工程的稳步推进,中山“四上”单位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一)数量情况:一个突破,五个增长一个下降。

  1.一个突破。2020年“四上”单位总数突破7000个(不含投资项目)。2020年年报初步数据显示,中山共有 “四上”单位7010个,比2019年净增343个,增长5.1%,比2018年净增647个,增长10.2%。

  2.五个增长一个下降。分行业看,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服务业五个行业“四上”单位数量均有增长,其中工业单位数量增加最多,比2019年净增233个,比2018年净增492个;建筑业单位数量增长最快,比2019年增长13.6%,比2018年增长24.3%。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单位略有减少,比2019年减少7个,下降1.5%,比2018年减少40个,下降7.9%。

  表1  “四上”单位分行业情况

  (单位:个)

  行业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净增量

  增长(%)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比2019年

  比2018年

  比2019年

  比2018年

  全市

  7010

  100

  6667

  100

  6363

  100

  343

  647

  5.1

  10.2

  工业

  3867

  55.16

  3634

  54.51

  3375

  53.04

  233

  492

  6.4

  14.6

  建筑业

  460

  6.56

  405

  6.07

  370

  5.81

  55

  90

  13.6

  24.3

  批发和零售业

  1097

  15.65

  1077

  16.15

  1070

  16.82

  20

  27

  1.9

  2.5

  住宿和餐饮业

  384

  5.48

  364

  5.46

  345

  5.42

  20

  39

  5.5

  11.3

  房地产开发及经营业

  465

  6.63

  472

  7.08

  505

  7.94

  -7

  -40

  -1.5

  -7.9

  服务业

  737

  10.51

  715

  10.72

  698

  10.97

  22

  39

  3.1

  5.6

  (二)产业构成:二产比重大,增长快于三产。

  分产业看,2020年中山“四上”单位中第二产业单位有4327个,占“四上”单位的61.7%,比2019年净增288个,增长7.1%,比2018年净增582个,增长15.5%;第三产业单位有2683个,占“四上”单位的38.3%,比2019年净增55个,增长2.1%,比2018年净增65个,增长2.5%,第二产业单位数量增长快于第三产业。


  图片1.png

   


  图1  2020年“四上”单位分产业增长情况

  (三)所有制结构:私营企业充满活力,增长态势迅猛。

  分经济类型看,2020年中山“四上”单位中私营企业4904个,比2019年净增805个,增长19.6%,比2018年净增1055个,增长27.4%,增长态势迅猛。其中,比重最大、增长最快的是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比2019年净增794个,增长21.2%,比2018年净增1061个,增长30.5%。

  表2  “四上”单位分经济类型情况

  (单位:个)

  登记注册类型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净增量

  增长(%)

  比

  2019年

  比

  2018年

  比

  2019年

  比

  2018年

  全市

  7010

  6667

  6363

  343

  647

  5.1

  10.2

  内资企业

  5963

  5636

  5319

  327

  644

  5.8

  12.1

   国有企业

  4

  5

  7

  -1

  -3

  -20.0

  -42.9

   集体企业

  34

  38

  42

  -4

  -8

  -10.5

  -19.0

   联营企业

  2

  3

  3

  -1

  -1

  -33.3

  -33.3

   有限责任公司

  950

  1398

  1316

  -448

  -366

  -32.0

  -27.8

   股份有限公司

  52

  79

  86

  -27

  -34

  -34.2

  -39.5

   私营企业

  4904

  4099

  3849

  805

  1055

  19.6

  27.4

   其他企业

  17

  14

  16

  3

  1

  21.4

  6.3

  外资企业

  1047

  1031

  1044

  16

  3

  1.6

  0.3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637

  633

  647

  4

  -10

  0.6

  -1.5

   外商投资企业

  410

  398

  397

  12

  13

  3.0

  3.3

  (四)现代产业: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规模不断壮大。

  从现代产业看,2020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371家,比2019年增加48个,增长14.9%,比2018年增加74个,增长24.9%;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6%,比重比2019年提高0.7个百分点,比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20年装备制造企业1021家,比2019年增加71个,增长7.5%,比2018年增加139个,增长15.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4%,比重比2019年和2018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

  表3  “四上”单位制造业分现代产业情况

  (单位:个)

  现代产业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净增量

  增长(%)

  占规上工业比重(%)

  比2019年

  比2018年

  比2019年

  比2018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先进制造业

  2290

  2190

  2083

  100

  207

  4.6

  9.9

  59.2

  60.3

  61.7

  高技术

  371

  323

  297

  48

  74

  14.9

  24.9

  9.6

  8.9

  8.8

  优势传统

  1447

  1374

  1315

  73

  132

  5.3

  10.0

  37.4

  37.8

  39.0

  装备制造业

  1021

  950

  882

  71

  139

  7.5

  15.8

  26.4

  26.1

  26.1

  工作母机

  212

  200

  182

  12

  30

  6.0

  16.5

  5.5

  5.5

  5.4

  (五)镇街情况:火炬单位数量居前,镇街竞争激烈。

  分镇街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火炬开发区825个,小榄镇789个,东区508个,火炬超越小榄领跑全市。

  分行业看,火炬开发区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单位数量全市最多,59个;小榄镇工业、批发零售业单位数量全市最多,分别为448、186个;东区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单位数量全市最多,分别为107、165、58个。

  表4   2020年“四上”单位分镇街分行业情况

  (单位:个)

  镇街

 单位数

  工业

 建筑业

批发和

零售业

 服务业

住宿和餐饮业

房地产开发及经营业

  全市

  7010

  3867

  460

  1097

  737

  384

  465

  火炬开发区

  825

  417

  62

  107

  138

  42

  59

  小榄镇

  789

  448

  28

  186

  62

  43

  22

  东区

  508

  31

  107

  107

  165

  58

  40

  坦洲镇

  362

  221

  9

  51

  37

  18

  26

  东凤镇

  353

  275

  9

  28

  19

  9

  13

  南头镇

  347

  269

  8

  31

  14

  9

  16

  黄圃镇

  344

  270

  8

  23

  13

  13

  17

  石岐区

  336

  21

  57

  97

  89

  47

  25

  三乡镇

  326

  199

  25

  18

  22

  17

  45

  东升镇

  325

  244

  12

  43

  8

  3

  15

  港口镇

  262

  118

  33

  62

  21

  11

  17

  横栏镇

  254

  203

  12

  11

  2

  5

  21

  古镇镇

  250

  121

  12

  61

  26

  23

  7

  西区

  248

  55

  9

  92

  41

  24

  27

  三角镇

  244

  176

  10

  24

  10

  11

  13

  南朗镇

  224

  152

  9

  14

  12

  15

  22

  南区

  205

  92

  15

  42

  22

  13

  21

  沙溪镇

  165

  76

  15

  38

  10

  12

  14

  民众镇

  152

  119

  5

  15

  6


  7

  阜沙镇

  141

  117

  4

  7

  1

  4

  8

  板芙镇

  117

  86

  7

  9

  7

  2

  6

  神湾镇

  87

  67

  2

  5

  3


  10

  大涌镇

  84

  55

  1

  16

  4

  4

  4

  五桂山

  62

  35

  1

  10

  5

  1

  10

  (六)板块分布:西北部组团规模最大,东部组团成长最快。

  分组团看,五大组团[]近三年“四上”单位数量均实现逐年增长,其中,西北部组团单位规模最大、增加数量最多,比2019年增加103个,比2018年增加252个;东部组团增速最高、成长最快,比2019年增长9.8%,比2018年增长16.9%。

  表5  “四上”单位分组团数量变动情况

  组   团

  单位数(个)

净增量(个)

  增长(%)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比2019年

比2018年

比2019年

比2018年

  全    市

  7010

  6667

  6363

  343

  647

  5.1

  10.2

  西北部组团

  2459

  2356

  2207

  103

  252

  4.4

  11.4

  中心组团

  1870

  1817

  1783

  53

  87

  2.9

  4.9

  东部组团

  1049

  955

  897

  94

  152

  9.8

  16.9

  南部组团

  892

  844

  842

  48

  50

  5.7

  5.9

  东北部组团

  740

  695

  634

  45

  106

  6.5

  16.7

  二、新增和退出单位情况

  (一)新增情况:新增单位稳步增加。

  新增单位是衡量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续航能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山共有新增单位1084个,占“四上”单位的15.5%,较2019年新增单位多68个,增长6.7%。其中以“四下转四上”单位为主,879个,占81.1%;新开业单位173个,占16%。

  分行业看,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新增单位较上年增长较快。建筑业83个,比2019年多增加27个,增长48.2%;住宿餐饮业60个,比2019年多增加19个,增长46.3%;工业新增621个,较2019年增加6个,增长1%;批发零售业168个,较2019年多增加10个,增长6.3%;服务业122个,较2019年多增加4个,增长3.4%;房地产开发及经营业30个,比2019年多增加2个,增长7.1%。

  分组团看,南部组团活跃于其他组团。2020年新增单位中,南部组团135个,比2019年多增加31个,增长29.8%,新增单位增长速度比西北部组团高37.4个百分点,比东北部组团高32.3个百分点,比东部组团高14.1个百分点,比中心组团高8.1个百分点。

  表6   新增“四上”单位分行业情况

  (单位:个)

  专   业

  2020年

  2019年

占比变动

增减量

增长(%)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全市

1084

 100

1016

 100

  0

  68

  6.7

  工业

 621

 57.3

 615

60.53

 -3.24

  6

  1.0

  建筑业

  83

 7.7

 56

 5.51

    2.15

  27

  48.2

  批发和零售业

 168

 15.5

 158

15.55

 -0.05

  10

  6.3

  服务业

 122

 11.3

 118

11.61

 -0.36

  4

  3.4

  住宿和餐饮业

  60

 5.5

 41

  4.04

  1.50

  19

  46.3

  房地产开发及经营业

  30

  2.8

  28

  2.76

  0.01

  2

  7.1

  表7   新增“四上”单位分区域情况表

  (单位:个)

  区域

  2020年

  2019年

  占比

  变动

  增减量

  增长(%)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全    市

  1084

  100

  1016

  100


  68

  6.7

  中心组团

  275

  25.37

  226

  22.24

  3.12

  49

  21.7

  东北部组团

  116

  10.70

  119

  11.71

  -1.01

  -3

  -2.5

  南部组团

  135

  12.45

  104

  10.24

  2.22

  31

  29.8

  西北部组团

  389

  35.89

  421

  41.44

  -5.55

  -32

  -7.6

  东部组团

  169

  15.59

  146

  14.37

  1.22

  23

  15.8

  石岐区

  41

  3.78

  46

  4.53

  -0.75

  -5

  -10.9

  东区

  76

  7.01

  53

  5.22

  1.79

  23

  43.4

  火炬开发区

  144

  13.28

  114

  11.22

  2.06

  30

  26.3

  西区

  30

  2.77

  30

  2.95

  -0.19

  0

  0.0

  南区

  28

  2.58

  31

  3.05

  -0.47

  -3

  -9.7

  五桂山

  9

  0.83

  6

  0.59

  0.24

  3

  50.0

  小榄镇

  105

  9.69

  149

  14.67

  -4.98

  -44

  -29.5

  黄圃镇

  52

  4.80

  46

  4.53

  0.27

  6

  13.0

  民众镇

  19

  1.75

  33

  3.25

  -1.50

  -14

  -42.4

  东凤镇

  78

  7.20

  55

  5.41

  1.78

  23

  41.8

  东升镇

  44

  4.06

  54

  5.31

  -1.26

  -10

  -18.5

  古镇镇

  46

  4.24

  39

  3.84

  0.40

  7

  17.9

  沙溪镇

  26

  2.40

  22

  2.17

  0.23

  4

  18.2

  坦洲镇

  68

  6.27

  34

  3.35

  2.93

  34

  100.0

  港口镇

  38

  3.51

  32

  3.15

  0.36

  6

  18.8

  三角镇

  45

  4.15

  40

  3.94

  0.21

  5

  12.5

  横栏镇

  46

  4.24

  58

  5.71

  -1.47

  -12

  -20.7

  南头镇

  53

  4.89

  49

  4.82

  0.07

  4

  8.2

  阜沙镇

  17

  1.57

  17

  1.67

  -0.10

  0

  0.0

  南朗镇

  25

  2.31

  32

  3.15

  -0.84

  -7

  -21.9

  三乡镇

  40

  3.69

  44

  4.33

  -0.64

  -4

  -9.1

  板芙镇

  20

  1.85

  15

  1.48

  0.37

  5

  33.3

  大涌镇

  27

  2.49

  6

  0.59

  1.90

  21

  350.0

  神湾镇

  7

  0.65

  11

  1.08

  -0.44

  -4

  -36.4

  (二)退出情况:以“四上转四下”为主。

  2020年,中山共有741个单位退出“四上”单位库,比上年多35个。其中,以达不到“四上”限额标准退出为主,共有“四上转四下”退出单位572个,占退出单位总数的77.2%。

  分行业看,工业退出最多,388个,批发零售业148个,服务业100个,住宿餐饮业40个,房地产开发及经营业37个,建筑业28个。

  三、全省比较分析情况

  (一)全省排位:中山“四上”单位数量全省排名较前。

  中山“四上”单位数量排全省第五,其中,工业和住宿餐饮业均排第五,建筑业排第六,批发零售和服务业均排第七,房地产排第九。

  表8  全省“四上”单位数量情况

  (单位:个)

  地区

  总计

  工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服务业

  总计

  151244

  57118

  8335

  38989

  7483

  9635

  29684

  深圳市

  34874

  11111

  1390

  10299

  1684

  758

  9632

  广州市

  34337

  6048

  1640

  11691

  2101

  1357

  11500

  东莞市

  19104

  11243

  1017

  3563

  617

  604

  2060

  佛山市

  15164

  7708

  716

  3918

  577

  758

  1487

  中山市

  6930

  3838

  460

  1075

  361

  465

  731

  惠州市

  6215

  3033

  329

  883

  278

  934

  758

  珠海市

  5031

  1487

  510

  1183

  350

  501

  1000

  江门市

  4897

  2496

  269

  1007

  193

  588

  344

  汕头市

  4255

  1917

  175

  1107

  270

  344

  442

  肇庆市

  2466

  1292

  142

  338

  94

  455

  145

  茂名市

  2392

  657

  220

  807

  107

  356

  245

  湛江市

  2376

  739

  211

  641

  144

  342

  299

  揭阳市

  2347

  1244

  166

  624

  83

  131

  99

  清远市

  2145

  815

  153

  338

  81

  540

  218

  韶关市

  1869

  501

  258

  410

  183

  350

  167

  河源市

  1353

  566

  160

  186

  81

  244

  116

  潮州市

  1291

  920

  61

  128

  44

  86

  52

  梅州市

  1278

  499

  191

  196

  54

  262

  76

  阳江市

  1198

  372

  143

  260

  58

  250

  115

  云浮市

  967

  382

  68

  200

  45

  192

  80

  汕尾市

  753

  248

  56

  135

  78

  118

  118

  备注:上表单位数不包含留库一年企业

  (二)四市比较:中山单位总量保持领先,各行业数量互有优势。

  与珠海、江门、惠州三市比较,中山2020年 “四上”单位数量最多,居四市之首,惠州与中山在同一梯度,均在6000个以上。中山虽然单位数量保持第一位,但惠州与中山的差距逐年缩小。

  分行业看,中山工业优势明显,单位数量在四市排第一,比惠州多805个,比江门多1342个,比珠海多2351个;住宿餐饮业单位数量也排在四市之首,比惠州多83个,比江门多168个,比珠海多11个;建筑业单位数量四市排第二,比惠州多131个,比江门多191个,比珠海少50个;批发零售业单位数量在四市排第二,比惠州多192个,比江门多68个,比珠海少108个;服务业单位数量四市排第三,比江门多387个,比惠州少27个,比珠海少269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单位数量排四市之尾,比惠州少469个,比江门少123个,比珠海少36个。

  表9 珠三角四市“四上”单位数量变动情况

  (单位:个)

  市别

  单位数

  数量变动

  增长(%)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比2019年

  比2018年

  比2019年

  比2018年

  中山市

  6930

  6611

  6363

  319

  567

  4.83

  8.91

  惠州市

  6215

  5509

  5147

  706

  1068

  12.82

  20.75

  珠海市

  5031

  4710

  4114

  321

  917

  6.82

  22.29

  江门市

  4897

  4810

  4446

  87

  451

  1.81

  10.14

  备注:上表单位数不包含留库一年企业


  

   

图片2.png

  图2 2020年“四上”单位珠三角四市各行业比较  (单位:个)

  四、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一)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数量偏少,制造业“补链强链”空间较大。

  2020年纳入先进制造业统计的企业2290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9.2%,比重比2019年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8年下降2.5个百分点。2020年纳入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的企业293个,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6%。

  (二)二、三产业占比差距逐年扩大,三产业协同发展空间较大。

  从“四上”单位的产业占比来看, 2018年中山第二产业单位占全市“四上”单位数量的58.9%,比第三产业大17.7个百分点;2019年第二产业单位占60.6%,比第三产业大21.2个百分点;2020年第二产业单位占61.7%,比第三产业大23.5个百分点,两者占比差距逐年扩大。


  图片3.png

   


  图3  2018~2020年“四上”单位数二、三产业占比情况

  (三)镇街数量不平衡,区域数量增长差异突显。

  从分镇街增长速度看,单位数量较大的镇街年平均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镇街发展差距加大。单位数量较大的火炬、小榄和东区近三年占比均占据全市前三的位置,五桂山、大涌镇和神湾镇排名靠后。2020年“四上”单位数量占比最大的火炬与占比最小的五桂山占全市比重差距10.89个百分点,单位数量差距大。

  2018年至2020年,“四上”单位数量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三角镇,11.3%,最慢的是沙溪镇,-5%,两者相差16.3个百分点,增长差异突显。

  表10  “四上”单位数分镇街占比排名变动情况

  (单位:个、%)

  镇街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占比排名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全市

  7010

  100.0

  6667

  100

  6363

  100




  火炬开发区

  825

  11.77

  734

  11.01

  679

  10.67

  1

  2

  2

  小榄镇

  789

  11.26

  795

  11.92

  720

  11.32

  2

  1

  1

  东区

  508

  7.25

  482

  7.23

  453

  7.12

  3

  3

  3

  坦洲镇

  362

  5.16

  325

  4.87

  327

  5.14

  4

  7

  5

  东凤镇

  353

  5.04

  297

  4.45

  309

  4.86

  5

  10

  8

  南头镇

  347

  4.95

  331

  4.96

  297

  4.67

  6

  5

  9

  黄圃镇

  344

  4.91

  313

  4.69

  290

  4.56

  7

  9

  10

  石岐区

  336

  4.79

  342

  5.13

  335

  5.26

  8

  4

  4

  三乡镇

  326

  4.65

  323

  4.84

  312

  4.90

  9

  8

  7

  东升镇

  325

  4.64

  328

  4.92

  327

  5.14

  10

  6

  5

  港口镇

  262

  3.74

  237

  3.55

  235

  3.69

  11

  13

  12

  横栏镇

  254

  3.62

  249

  3.73

  218

  3.43

  12

  12

  13

  古镇镇

  250

  3.57

  226

  3.39

  206

  3.24

  13

  14

  15

  西区

  248

  3.54

  260

  3.90

  250

  3.93

  14

  11

  11

  三角镇

  244

  3.48

  222

  3.33

  197

  3.10

  15

  15

  16

  南朗镇

  224

  3.20

  221

  3.31

  218

  3.43

  16

  16

  13

  南区

  205

  2.92

  200

  3.00

  182

  2.86

  17

  17

  18

  沙溪镇

  165

  2.35

  170

  2.55

  183

  2.88

  18

  18

  17

  民众镇

  152

  2.17

  160

  2.40

  147

  2.31

  19

  19

  19

  阜沙镇

  141

  2.01

  130

  1.95

  130

  2.04

  20

  20

  20

  板芙镇

  117

  1.67

  104

  1.56

  116

  1.82

  21

  21

  21

  神湾镇

  87

  1.24

  92

  1.38

  87

  1.37

  22

  22

  23

  大涌镇

  84

  1.20

  69

  1.03

  91

  1.43

  23

  23

  22

  五桂山

  62

  0.88

  57

  0.85

  54

  0.85

  24

  24

  24

  表11  “四上”单位数分镇街增速情况

  镇街

  单位数(个)

  增长(%)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比2019年

  比2018年

  全市

  7010

  6667

  6363

  5.1

  10.2

  火炬开发区

  825

  734

  679

  12.4

  21.5

  小榄镇

  789

  795

  720

  -0.8

  9.6

  东区

  508

  482

  453

  5.4

  12.1

  坦洲镇

  362

  325

  327

  11.4

  10.7

  东凤镇

  353

  297

  309

  18.9

  14.2

  南头镇

  347

  331

  297

  4.8

  16.8

  黄圃镇

  344

  313

  290

  9.9

  18.6

  石岐区

  336

  342

  335

  -1.8

  0.3

  三乡镇

  326

  323

  312

  0.9

  4.5

  东升镇

  325

  328

  327

  -0.9

  -0.6

  港口镇

  262

  237

  235

  10.5

  11.5

  横栏镇

  254

  249

  218

  2.0

  16.5

  古镇镇

  250

  226

  206

  10.6

  21.4

  西区

  248

  260

  250

  -4.6

  -0.8

  三角镇

  244

  222

  197

  9.9

  23.9

  南朗镇

  224

  221

  218

  1.4

  2.8

  南区

  205

  200

  182

  2.5

  12.6

  沙溪镇

  165

  170

  183

  -2.9

  -9.8

  民众镇

  152

  160

  147

  -5.0

  3.4

  阜沙镇

  141

  130

  130

  8.5

  8.5

  板芙镇

  117

  104

  116

  12.5

  0.9

  神湾镇

  87

  92

  87

  -5.4

  0.0

  大涌镇

  84

  69

  91

  21.7

  -7.7

  五桂山

  62

  57

  54

  8.8

  14.8

  (四)中山“四上”单位数量增长较慢,四市比较靠后。

  2018年至2020年中山、珠海、惠州、江门“四上”单位数量(不含留库一年企业)年均增速分别为4.4%、10.6%、9.9%、4.9%,中山排在靠后,比珠海低6.2个百分点,比惠州低5.5个百分点,比江门低0.5个百分点。


  图片4.png


  图4  2018~2020年“四上”单位数珠三角四市年均增速比较

  五、几点建议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持续显现,“双区”建设发展潜力不断体现,“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中山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质量效益不断改善,但要解决产业层次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困难,我市应迎难而上,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后劲。

  (一)聚力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上规上限。

  各相关职能部门坚决落实好各项促进企业上规上限工作部署,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升入“准四上”库、“准四上”企业升入“四上”库,强化升规入统工作。

  一是强化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加大发改、工信、税务、市场监管、住建、商务、文旅等部门对上规上限工作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加强沟通协调,强化信息共享。

  二是强化激励考核,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将上规上限工作纳入考核,每季度由相关领导小组进行点评,每半年进行考核,年终由市政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镇街政府、市有关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切实调动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大力宣传,提高企业对政府出台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知悉度,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吸引已达标企业积极主动入统。

  (二)聚力重点领域,突出创新引领,促进创新企业规模提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重点领域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中山创新平台,促进更多的创新企业落户,助力发展壮大、规模提升。

  一是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科企对接、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能力。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各类企业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能力。

  三是加大优惠政策引导力度。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使更多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宽经济发展领域,通过降门槛、降成本、拓领域、促公平,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聚力“强二进三”,持续吐故纳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抓住扩大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大力推行“强二进三”,做大做强二产业,协同推进第三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步伐。

  一是加快培植新兴产业,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增长极。大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业、绿色食品饮料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等新兴产业,加大扶持政策力度,完善新产业发展规划,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扶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实行领导分包,专人对接,细化责任,明确分工,狠抓落实,重点解决企业办事难、政策兑现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三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构建多元化的研发体系,打通多渠道的融资途径,提升研发经费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人才的孵化和培育,以重点项目、产业平台、高新园区等带动人才聚集,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人才队伍。

  四是协同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一方面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餐饮、休闲农庄等文旅经济新业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市已形成的知名工业企业集团的品牌优势,通过产业渗透、产业整合、资本扩张、资产重组等多种手段,引导工业名牌向第三产业辐射和渗透。同时挖掘和利用好中山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最具品牌效应的名人名牌效应,带动形成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培植形成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服务名牌。

       责任编辑:陈子宏

  撰    稿:李  丽(普查中心)

  邓艳琳(办公室)